美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欢迎您!

广西梧州:“五一”期间受理投诉举报咨询109件 食品和餐饮成投诉“大户”

作者:uousp    来源:kildc    发布时间:2025-05-25 11:24:29    浏览量:26

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胡亮 记者顾艳伟)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五一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共受理投诉举报咨询109件,广西同比增长16%。梧州其中,期间投诉98件、受理诉举报11件,投诉与2023年同期持平。举报件食全市市场秩序保持稳定,咨询未发生重大消费安全事故和群体性投诉事件。品和

据了解,餐饮成投在商品投诉类别中,五一排名前两位的广西分别是食品类和交通工具类。食品类投诉主要反映的梧州是售卖食品超过保质期、变质变味、期间食物中存在异物等问题;交通工具类投诉主要反映的受理诉是车辆“三包”维修商家不予处理以及车辆配件质量问题。

在服务投诉类别中,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餐饮和住宿服务类以及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餐饮服务类反映的主要问题有食品中有异物、菜品不新鲜、餐厅加收服务费等。如:5月5日,消费者到梧州市某餐馆就餐。结账时,服务员告知需加收菜品价格服务费10%(结账消费300元),因餐厅没有提前告知且没有在消费场所张贴加收服务费的提示,消费者认为其加收服务费不合理,希望市场监管部门予以处理。

另外,有消费者反映称,在平台预定客房,到达后发现宾馆或酒店的卫生条件差,消费者要求换房商家不同意。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主要反映的问题有某儿童游乐园存在二次收费和电影票退票纠纷等。

举报类的投诉内容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反映经营者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和经营者售卖过期食品。

梧州市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提示消费者,总体来看,餐饮和食品类的消费投诉依然高发,消费者在外出就餐时要注意选择环境整洁的正规饭店,外卖订餐时注意先了解商家有关信息,可以在订餐软件中查看其是否公示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小餐饮店登记证)等资质证明。如发生消费争议,可拨打12345或12315热线,也可登录全国12315平台(http://www.12315.cn),或通过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搜索12315进行反映,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
 

相关新闻推荐

扫描微信,添加好友

Copyright © 美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当茂腔邂逅二十四节气  浙江发布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白皮书  北京朝阳:打造“可逛可玩可拍”的牡丹盛宴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广告监管  合肥西将建大型生态文旅园  2024年我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三江源生态摄影展在深圳举办  北京石景山开展反食品浪费宣传活动  年轻人吃饭为何偏爱老祖宗严选  高校博物馆悄然成为青年打卡胜地  数字技术赋能敦煌文化海外“圈粉”  厦门市智能医疗器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验收  五色糯米饭里的发展机遇  以译为媒:向世界讲好敦煌故事  望奎皮影:光影下的艺术传承  福建厦门一酒店未明码标价被处罚  用文化IP讲好地方故事  高校博物馆悄然成为青年打卡胜地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曝光5起防疫期间价格违法案  河北省公布第三批疫情防控期间违法典型案件  广西柳州:整治电线电缆认证领域违法行为  北京石景山开展反食品浪费宣传活动  年轻人吃饭为何偏爱老祖宗严选  《世界记忆名录》上新 我国三项文献遗产入选  中国面向海外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 汉语作帆传文化 技能为翼育巧匠  江西强化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产品质量监管  江西强化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产品质量监管  2024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5100多亿元  以花为媒 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沈阳启动“双百双促”助企赋能专项行动  湖南益阳市场监管部门查获40万只“三无”口罩  柳州发布疫情防控期间价格违法行为认定处理指导意见  谷雨花开,照见千年风雅(古悦新喜)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围绕“三个突出”重点攻坚  这个元旦去哪嗨? 安徽沈福给你一场“好戏”!  京津冀版权之夜带你体验“生活中的版权”  回家的这些珍宝藏着哪些历史密码  《世界记忆名录》上新 我国三项文献遗产入选  浙江发布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白皮书  用文化IP讲好地方故事  年轻人吃饭为何偏爱老祖宗严选  认证添翼 “粉”向世界——广西市场监管局助力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纪实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广告监管  用文化IP讲好地方故事  福州召开指导会督促在线旅游平台落实主体责任  北京朝阳曝光两起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案例  浙江发布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白皮书  中国面向海外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 汉语作帆传文化 技能为翼育巧匠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未成年人“吃谷”谨防消费陷阱  文化中国行丨蜀绣如何让巴蜀文明“活”在当下